每當颱風襲港,港人習慣在玻璃窗貼上米字形膠紙作防護,但近年業界對此做法眾說紛紜。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退休工程師盧覺強曾在天文台節目中解釋,颱風破壞玻璃除了因飛行雜物撞擊外,還涉及共鳴效應。強風產生的震盪頻率若與玻璃自然頻率一致,便會引發共鳴震裂玻璃。他認為米字形膠紙能改變玻璃頻率,減低共鳴機會,同時保持透光度,屬理想做法。他補充強化玻璃確實比普通玻璃堅固。
什麼是強化玻璃(tempered glass)?
強化玻璃的製造過程是將普通玻璃加熱至約600度高溫,然後用冷風急速冷卻,這個工序稱為「淬火」。
經過處理後,玻璃表面形成壓應力層,令強度比普通玻璃高出四至六倍,能承受更大的衝擊力和溫度變化。
當強化玻璃受到強烈撞擊而破裂時,會碎成無數細小的圓形顆粒,而非鋒利的尖片,大大減少割傷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汽車擋風玻璃、浴室玻璃門、手機保護貼等都使用強化玻璃技術,強化玻璃亦已成為現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安全建材。
香港公正行有限公司發貼文指,香港建築物的門窗設計廣泛採用強化玻璃材料。強化玻璃每平方厘米可承受703公斤重量,設計強度達80兆帕斯卡,即每平方厘米承載815公斤,強度等同高強度混凝土,足以抵禦香港颱風風壓。
台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最近更進行實驗測試強化玻璃,發現即使加壓至9000帕斯卡玻璃仍完好,但窗框卻出現變形破裂,說明窗框穩固性同樣重要。
如何用肉眼識別強化玻璃?
英國商業玻璃供應商Glazing Refurbishment指,強化玻璃經過熱處理,外觀會呈現淡淡的綠色調,而普通玻璃則為無色透明。從側面看,綠色更為明顯。強化玻璃表面也常有些微氣泡或凹痕,是快速冷卻過程中形成的瑕疵。普通玻璃表面則相對光滑。在厚度上,強化玻璃一般較厚,約1/4英寸或以上,普通玻璃則多為1/8英寸或更薄。
玻璃邊緣若有「tempered」或「safety glass」字樣,即可確定是鋼化玻璃。但若無此標識,也不能斷定就不是強化的,仍需小心謹慎。
其實為玻璃窗貼膠紙與否因情況而異。無論採取哪種做法,都應配合其他防風措施,確保颱風期間的整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