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設計界50載,陳幼堅由廣告人、設計師、藝術家到藝術收藏家,在創意路上從未停步

陳幼堅的藝術人生
Facebook SharePinterest ShareTwitter ShareShareURL copied

縱橫設計界50載,陳幼堅由廣告人、設計師、藝術家到藝術收藏家,在創意路上從未停步。

由廣告、平面及室內設計師、品牌顧問到藝術收藏家,縱橫創作領域50年以來,陳幼堅 (Alan Chan) 最為人熟識的,必定是其對完美主義的追求。這份性格特質不單造就其傑出的創作思維,更使其盛名響遍全亞洲。

「你知道我為何會接受訪問嗎?」是次訪問,相約在Alan位於灣仔的畫廊辦公室。才剛踏進那充滿藝術氣氛的空間,Alan便帶笑問道。「因為貴雜誌真的需要進行一次品牌再造了。」剛見面的第一刻,就已經能感受到這位設計師對極致的追求。

作為一位完美主義者,Alan 每每看見問題的癥結所在,總按捺不住想馬上解決。而論到品牌設計,要數全城最有資格評論挑剔的,莫過於Alan

陳幼堅的藝術人生

197323歲的陳幼堅,攝於幸運廣告公司

認識Alan的人都知道,他為人直率,且富幽默感。多年來,由他揮筆塑造的著名品牌多不勝數,由Bossini、大快活、維他奶、SUNDAY Communications1010City’Super 、四季酒店、文華東方酒店、香港國際機場、可口可樂中國品牌標誌和上海圖書館等等。即使過了數設計十年,這些品牌形象依然深刻絡印於消費者的腦海之中。

當社會認定65歲該退下來安享生活之際,年屆72的他依然沒有放慢腳步,繼續其創作事業之外,更緊貼潮流步伐,不斷探索全新領域,為未來開拓作好準備,例如今年全新創立的輕奢珠寶品牌ZNS Jewellery,以及本地爵士樂歌手陳逸璇(Jolie Chan)的全新封面設計,均可透視Alan多元化的創作意念。

歷經半世紀高低起伏,Alan依然屹立創作領域。從1970年代與資深廣告人朱家鼎(Mike Chu)一同於堂煌廣告(Thompson Wong Kiernan共事,及至1980年創立Alan Chan Design 設計公司,並為張國榮、梅艷芳及羅文等殿堂級粵語流行歌手設計經典的唱片封面,瞬間在設計界打響名堂。

陳幼堅的藝術人生

除了為品牌塑造形象之外,Alan更將其創意理念應用於各個意想不到的範疇 — 由香水、飾品、書籍、珠寶、零售空間、家具家品,以至在香港較鮮為人知的數碼藝術,Alan均早已留下創作足跡。

早於十年前,當iPhone剛推出不久,還在早期階段,Alan已開始探索數碼藝術。他回憶道:「當時我喜歡拿著iPhone 4拍攝身邊的事物,尤其出國旅行時。透過快拍記錄生活,捕捉稍縱即逝的瞬間,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對Alan來說,數碼藝術從來不是三分鐘熱度的虛幻奇想。為表達他對日本前首府京都的深刻感情,Alan特別選取約50幅快拍照片,剪輯成一齣兩分鐘的短篇電影《京都我的愛人》。

陳幼堅的藝術人生

為突顯獨特的拍攝器材,Alan 刻意用上iPhone最標誌性的螢幕作為畫框,將櫻桃樹、燈籠及木材質感的影像呈現觀眾眼前。作品以日本和式暖簾(Noren)為靈感,透過緩慢律動變化的影像,呈現出微風輕輕吹動暖簾的形態。有如在柔和風中飄揚律動的影像,令觀者進入靜心欣賞的狀態,讓平淡無奇的動畫,慢慢散發出攝人的禪宗魅力。

「最初製作這部短片時,只是單純樂在其中,並沒有深思要如何將影像呈現出來。」Alan續指:「一切都只是為了記錄生活,當中沒有任何商業考慮。」

正因為那份無限制的原創性,為這部短片找到了明確的定位。2018年,Alan應京都茶藝文化節邀請,於京都祗園擁有800年歷史的建仁寺(Ryosokuin) 內舉辦《京都我的愛人》(Kyoto My Love)影像藝術裝置展。除了充滿禪意的數碼藝術影像外,Alan更同時展出其茶具及花道相關珍藏,當中更包括與製茶及花道相關的日本古籍,為古老靜謐的榻榻米房間注入京都的內涵與遐想,為訪客帶來額外的感官享受。或許只是機緣巧合,當Alan正在以投影機向我展示暖簾律動的短片時,一杯溫熱的鐵觀音被端到我的面前。一室綠茶清香,加上掌心暖暖的茶溫,有那麼一瞬間,我彷彿身處京都祗園那個質樸簡約的榻榻米房間裡,暫時抽離當下的採訪與工作的繁囂。在品牌大師的手中,浸沉式體驗就是這麼一絲不苟。

他的另一件數碼藝術作品乃2017年完成的《Hello Ginza!》短片,以充滿活力動感的角度,展示日本另一面貌。這部短片全長約5分鐘,匯集Alan1975年首次造訪東京銀座起,一直以來所拍攝的影像紀錄。Alan更從多達6,000張相片中精心挑選出300多張,編織出他對銀座的聯想視角及記憶。這些影像以萬花筒的動畫效果呈現,捕捉這個繁華購物區的姿彩,並反映銀座街頭隨著歲月流逝的演變。

陳幼堅的藝術人生

這部電影於2017年假東京Pola銀座美術館展出,展館旁邊更設實物原大的銀座標誌性斑馬線。走進展廳,就如走進隨意門,讓參觀者猶如時光旅客一般穿梭遊歷銀座的過去與現在。裝置為這批快拍賦予了全新意義,一個個轉瞬即逝的畫面,由最著名的銀座十字路口地標、紅綠燈、燈箱路牌,以至一幢幢摩天大樓,透過動畫幻化出一個個人引人入勝的全新故事。

「數碼藝術的美妙之處,在於它能讓你以另一種方式演繹同一事物,表達不一樣的感覺,亦即當下的感覺。」Alan 續指:「為了拍出最好的照片,我在銀座十字路口的中心及附近地區來回走了四遍,當時只為了紀錄城市景象,並沒有計劃要如何展示。」然而,《Hello Ginza!》短篇電影中有兩個片段已被轉化成非同質化代幣(NFT),將在市場發售。「或許下一個項目將是《HelloHong Kong!》,誰知呢?」

近年NFT大受設計師、藝術家和一眾品牌歡迎。自Beeple的數碼藝術作品去年以6,900萬美元成功售出後,接著是Bored Ape及CryptoPunks熱潮,掀起各大品牌紛紛追趕著NFT的潮流,從電影拍攝的幕後花絮,到數碼香水等等,不同種類的NFT項目在市場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然而,推出NFT項目是一回事,實際買賣交 易又是另一回事。區塊鏈數據分析平台Nansen 最近一份報告就發現,市場上每三個NFT項目, 就有一個在交易活動中表現未如理想。業內人士認為,NFT交易低迷的現象,只屬於狂熱過後的降溫,並不表示NFT市場只屬曇花一現。「我對NFT並不抗拒。」當被問及他對這種嶄新科技產物的看法時,Alan表示:「畢竟要繼續在創作路上前行的話,總需要染指嘗試一下。 」他補充說,NFT作品本身應具有意義,不應被視作賺快錢的工具 。

Alan透露,曾經有人向他提出,將他為張國榮(Leslie) 設計的唱片封面製作成為NFT。「為了令數碼版本更具獨特價值,對方建議我將 部份攝影底片燒掉,我實在不能接受這個邏輯。 我得重申,除非NFT所賺到的收益能夠幫助香港的音樂產業,否則,我永遠不會拿Leslie的 名銜來謀利。」 訪問當天,Alan公司的藝術展示空間放滿了日本平面設計大師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 的作品,原來團隊正在籌備這位國寶級宗師於K11 MUSEA舉行的首個大型作品回顧展,呈獻永井一正自1960年起創作的過百幅海報作品。雖然年屆93,永井一正仍在不斷探索,今次更涉足玩具收藏,與Alan攜手推出一套五款以他筆下動物為 原型的玩具收藏。

「這是永井一正首次涉足藝術玩具模型。年屆93歲的他仍然擁有這般創新精神,實在非常難得。」Alan手裡拿著藝術玩具的原型,表達對永 井一正的敬服。

近年,藝術家與設計師們將藝術融合玩具, 並轉化為極具價值的藝術玩具系列已成為市場新趨勢。由KAWS、BE@RBRICK、美國當代藝術家Hebru Brantley、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 到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等等,他們的藝術玩具已經成為重要買家以及千禧世代趨之若鶩的收藏品。 當出自設計師手筆的玩具開始被視為真正的藝術品,並與古董、繪畫及雕塑等並駕齊驅時, 我們又該如何分辨藝術收藏家,與一般的藝術品買家?有人認為,兩者的分別在於串連整套收藏的敍事性,能夠將獨立的單一作品歸納,並提升成為一套收藏系列。對Alan來說,他收藏品的共通點正是他的標誌性創作風格 —— 中國風 (Chinoiserie),以及與每件作品的情感連繫。

例子之一,必定是掛在會議室當眼位置的一幅周鐵海作品《Placebo》(2002)。該作品以這位當代中國藝術家筆下最著名的角色「JoeCamel」為主角,並糅合歐洲古典肖像畫的風格,別具諷刺意味,為日常刻板的會議室注入一絲幽默玩味。Alan表示:「我認識周鐵海已有20年了。他的作品體現中西合璧的美學,與我東情西韻的設計風格不謀而合,這正是吸引我買下這件作品的原因。」

在會議室的另一邊、一堆手工藝品的上方,掛有另一位中國攝影師張雅心的攝影作品。相片題為《沂蒙山小調樣板歌》(Model Opera Songof the Yimeng Mountain1975年),兩位主角在懸崖上擺著僵硬的姿勢,讓人聯想起中國的太極拳,捕捉了中國文化大革命十年間的視覺風格。

「這件作品的出色之處,在於它見證了中國某個時期的意識形態,更喚起了我童年時記憶的一瞥。這件作品最令我欣賞的,是它透過虛構的場景呈現出真實的題材,這種真真假假的關係,正與品牌設計的理念同出一轍,透過創造假像提升產品魅力,因此作品能夠引起我的共鳴。」

然而,Alan大部分的藝術收藏,均展示在他的私人藝廊Salon 27內。Alan原本是他慶祝70歲生日的臨時場所,卻在機緣巧合下,變成了一處藝術聖殿。這裡的藏品種類甚豐,約400件藏品中,既有重量級藝術收藏,亦有他認為別具鑑賞價值的家飾家品,全部均為Alan珍而重之的精神食糧。

Salon 27的設計佈局不拘一格,展出的作品充滿故事,每個轉角都能找到驚喜。這裡不時舉行華麗派對、企業活動,甚至由Alan親自教授的花藝班,在充滿活力的空氣中,散發著非凡品味。

陳幼堅的藝術人生

「身邊不少朋友對藝術收藏的興趣,都是從這裡而起。他們自看過這裡的藝術收藏後,都禁不住開始購買藝術品。」他續說:「他們開始了解藝術品的深層價值,知道藝術不僅僅是裝飾品,更是一種能夠啟發靈感、陶冶性情的媒介。」

踏進Salon 27,一幅由曾梵志親繪的Alan肖像畫映入眼簾,彷彿在暗示這個藝廊將為賓客帶來的驚喜旅程。低頭往下望,會發現中國藝術家廖一白的不鏽鋼雕塑作品,題為《San San's Long Journey No. 2》(2006),其形態就像一位跌倒在地的嬰孩,正在博取四周的注意。Alan笑說:「它就像在提醒你,要小心注意腳步。」

位於入口空間中央的焦點作品,是美國雕塑家M.L. Snowden創作的青銅雕塑《Spiral Helix Y》(1998),旁邊放有一把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雕刻刀,被保存在鍍金展示架內,原來它來頭不小。Alan指,Snowden乃現代雕刻藝術之父羅丹(Auguste Rodin)的門生,是羅丹與世界最後的一絲連繫。雕刻刀後來傳到Snowden手中,在一次見面後,她便把雕刻刀作為禮物贈予Alan。而雕塑的另一邊,則擺放有查普曼兄弟(Jake and Dinos Chapman)於20122013間創作的雕塑作品《 Ronald Goes Fishing》。

遠看這件作品,外觀是那麼平凡低調;然而只要走近細看,驚嚇的細節才逐一浮現。一間荒廢的湖畔小屋,被水中堆疊的納粹屍體包圍。於我來說,這件雕塑一點也不美(Alan最討厭旁人用「美」來形容一件藝術作品,他認為「這代表你對藝術品一無所知。」) 然而,這件作品別具張力,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牽動觀者情緒,將其拉進藝術家的思海之中。

我也不敢說自己對這件雕塑作品或藝術家有足份了解。但作品的昏暗用色、不安氛圍,加上令人毛骨悚然的細節,勾起當年我首次遊訪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絲絲記憶,面對著大屠殺受害者進入集中營時被剪下的頭髮,這幕驚恐畫面震撼至今。一幕幕回憶片段重現眼前,也許正是這件藝術品想要達到的目的。

繼續向前走,會到達位於主廚餐桌與會客廳之間的珍藏閣。這裡展示著一系列珍貴的百年銀器,佈滿中西交融的特色與圖案。而旁邊的兩個玻璃展櫃內展出一系列日本丘比特(kewpie)娃娃珍藏,以及各式各樣的玩偶。展品雖好,但我的目光卻不由自主地被主廚餐桌內的華美餐桌佈置所吸引。

在這個宴客空間內,來自Fritz Hansen餐桌以一束由Alan親自設計的花藝為中心,四面擺放著玻璃器皿及源自江戶、大正和明治時期的瓷器餐具,與一連三幅出自趙無極、井上有一及Albert Watson手筆的掛牆作品相映成趣,為氣派堂皇的空間增添幾分現代氣息。珍藏閣的另一邊,是閃耀時尚格調的會客廳,裡面正上演著一場令人愉悅的矛盾角力。

在這個迷人空間,來自B&B Italia的深藍色Charles 梳化及Formiche茶几,完美搭配掛在牆上的Damien HirstMarc QuinnFutura日本插畫家Hajime Sorayama的作品,令大膽用色與充滿跳脫活力的當代藝術品融為一體。

就在強烈色彩碰撞的彼岸,另一面牆身的佈置則較為內斂。作品上簡潔的線條與含蓄的色調,輕易抵消對面牆上的誇張喧鬧,讓整個空間維持舒適的視覺平衡。在房間一隅,出自日本著名工業設計大師倉俁史朗(Shiro Kuramata)手筆的《How High the Moon》鋼網扶手椅,與日本女攝影師市橋織江(Orie Ichihashi)的《Paris Tower》單色畫作的配搭相得益彰,散發出平靜心靈的力量。如果想要一點獨處的時間,這個靜謐角落絕對能讓你暫時擺脫派對人群、稍事休息。

「空間設計講求以人為本。」Alan強調,「這裡沒有家具陳列室的感覺,一個出色的設計能啟發人們創意,向大眾展示嶄新生活模式,讓人們以全新的角度欣賞生活點滴。」

而若論我最喜歡的空間,必定是這裡的音樂室。這間音樂室洋溢著80年代的浮華魅力,三面牆身均掛滿不拘一格的收藏作品,充滿沙龍風格,展現Alan的強烈個性與多元藝術品味。在一系列作品中,既有歐洲油畫如Pierre Carrier-Belleuse的法國駐華大使肖像,亦可見當代藝術傑作如Damien Hirst的版畫《All You Need is Love, Love, Love》,也可找到一張1969年意大利電影《詭秘情殺案》(Perversion Story)的海報。而遊走性癖與繩縛藝術之間的日本情色攝影大師荒木經惟,其作品亦可見於牆上。Alan對當時與相中「女士」相遇的經過,記憶猶新。

陳幼堅的藝術人生

「那天當我抵達上海一個攝影展時已經四點多,大部分荒木經惟的攝影作品已被掃光,只剩下這幅,也是唯一一幅模特兒身穿衣服的作品,十分珍稀。」Alan補充說,荒木經惟還親手在相片上題詩,其充滿個性的字跡,令作品更具欣賞價值。

這間音樂室不單為音樂人提供一個華麗的表演空間,更是生活享受的舞台。一系列來自B&B ItaliaCOLOURLIVING的躺椅及梳化為空間注入時尚格調,並以Alan與法國頂級瓷器品Bernardaud最新聯乘的家飾系列「Chambre Rouge LED Lampion」作為點綴。

其他設計家具包括來自Studio 65的經典Bocca紅唇梳化、意大利燈飾品牌FlosIC列及1940年代Louis Vuitton復古行李箱,既為空間帶來歷久彌新的永恆氣息,同時亦與Alan的「東情西韻」風格不謀而合。

這些經典家具,與Alan從世界各地隨心搜來的收藏和諧共存,包括曾置放在美國一間酒店大堂的黃銅茶几、1960年代的舊式收銀機,以至一對呈女士帽輪廓的花俏枱燈。

「對於設計與收藏,我從來講求一切隨心。藝術品是否值得購買,要跟隨自己的心意及品味決定,這是我唯一的收藏原則。」他重申。

對醉心於設計與藝術大半輩子的Alan來說,品味確實標誌著他的生活態度,而且貫穿生活各個層面。從他的言行舉止間,你能夠感受到一份彬彬有禮的儒雅氣質。因此當我們談及中國現時設計行業的生態時,不難理解他那份突如其來的慍怒。「中國內地擁有推動設計行業發展的所需資源。只是萬事俱備,卻欠一份精緻感(sophistication)。」Alan約有七成業務於中國市場,他慨嘆道:「中國設計在國際舞台上仍然鮮有被關注,原因是當中仍不時有抄襲的情況出現。」

「我希望透過我的創作,向全球展示中華文化傳統的深度,並藉此改變世界對中國設計的既定印象。」

過去數十年來,Alan見證著中國內地設計行業的蓬勃發展,認為國內設計行業由廣告、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建築、音樂以至時裝等各個領域均已超越香港。「但香港豐富而獨特的文化資產,是無可替代的。政府應當投放更多資源,積極培育及推廣香港中西融滙的文化特色。在東南亞之中,香港在藝術及設計的潛能及發展的位置是無可代替的。」Alan如是說。這個理念,完全反映出為何他能擁有今天的成就,就如他所說:「我們應當知道自己獨有的位置,然後奮進前行。」

Load more

We use Cookie on our website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possible experience,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our Privacy Policy.

Yes, I understand